“村干部工作报酬年年在提高,工作干得好的会增加,不好的会相应减少,绩效报酬、‘星级化’创星奖励、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金等激励举措,干起工作也更有激情、更有盼头。”这是现如今哈巴河县村干部们的普遍感受。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为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哈巴河县实行村干部报酬“1+3”动态化差异化管理,即在保障基本报酬的前提下,根据村干部个人履职情况、“星级化”创建情况、集体经济水平等差异化兑现报酬,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
“硬核”措施 让报酬“涨起来”
“这次村干部报酬调整,感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村干部实打实的关爱,这是严管厚爱的具体体现,文件每一条都是‘硬通货’,这样就能保证政策红利真正能落到村干部身上,我们干工作心有奔头、干有劲头。”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干部努尔恰什汗·木哈买提汗说。
哈巴河县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相关安排部署,保持村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自2021年1月起,村“两委”正职每人每月增加180元,副职增加144元,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为村干部送来了第一波“惊喜和意外”。同时,为避免拖欠、截留村干部工资等现象发生,由县委组织部会同财政局核定,以“一卡通”方式按月足额发放到人,县级层面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访谈等方式随时抽查核实。
据悉,哈巴河县村干部工作报酬通过基本报酬+绩效+“星级化”报酬,这次“涨工资”,村“两委”正职最高可以拿到4513元,副职最高可以拿到3473元,村干部正职工作报酬已超过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工资标准,有效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与上进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凝聚了强大的力量。
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左轩说:“这次文件出台后,我们乡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并迅速传达到全体村干部中去,大家感到非常振奋。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文件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推进村级治理工作中的积极性,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解锁”措施 让报酬“动起来”
为提升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哈巴河县坚持村干部报酬与绩效挂钩,制定《哈巴河县村“两委”干部绩效奖励差异化分配方案(试行)》,在按月兑现发放基本报酬的基础上,根据村干部工作实绩,按季度兑现发放绩效报酬,“一肩挑”每季度3000元,村“两委”正职2700元,副职2500元。
“以往村干部绩效报酬按年发放,村干部个人实绩得不到精准掌握,绝大部分绩效都会全额兑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激励作用。现如今绩效按季度发放,根据履职水平,缩短变现周期,干得不好的就会被扣除相应绩效报酬,让工作滞后的村干部有了紧迫感,进一步激发了全县村干部的内生动力和村级基层组织的活力。”哈巴河县委组织部务委员杨宝华说。
据了解,哈巴河县根据村干部核定职数以及绩效标准,将核定总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每月按时拨至各乡(镇),由乡(镇)党委组织召开党党委会议,根据村干部具体分工、完成情况、党员群众满意度等工作实绩,确定实发金额和兑现比例,切实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C位”措施 让报酬“奖起来”
“哪个村做的工作实,村干部工作做得好,就把优秀村‘两委’班子和成员评出来,落实在工资报酬上,并发挥村集体经济效益奖励金作用,激活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池春水’。”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党建办副主任杨圣钊说。
哈巴河县把“星级化”考核创建结果作为“星级化”报酬依据,设置创星奖励,6~7星村每增减1颗星,村干部“星级化”报酬会增减100-200元,年底对创星干部一次性额外奖励1200元“创星奖”。设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金,对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每年可以拿出集体经济收入的5%奖励给村干部,属于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拿出增收的20%用于奖励村干部。据了解,2020年15名村干部已拿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1.2万余元。
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阔克塔斯村党支部书记刘顺保说:“现在村干部不仅能领取到了980元村集体经济效益奖励金,关键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4万余元,同比增加了45%,不仅突破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瓶颈’,还能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据悉,为全面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哈巴河县还采取了选派国家公职人员享受驻村补贴、农牧民身份村干部“三险”全部由县财政承担、推荐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切实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