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攻坚克难、砥砺实干,不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群策群力探路径。组织村“两委”班子联合驻村工作队定期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分析会,围绕村级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村级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和项目储备情况。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村一策”规划,将465个村划分为“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共赢型”等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汗德尕特村在工作队的帮助协调下,申请到300万元项目扶贫资金,引进了全疆第一家青稞酒厂,不仅为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每年村委会还有6万元的“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兴产业。结合“4+2”产业布局,紧扣“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总体思路,整合村级集体资源,大力开发“党建+”特色旅游,引导村集体打造特色民宿、开办农家乐300余家,旅游景点沿线村集体经济均达到20万元以上。更多群众受益于旅游产业,就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艺品等,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喀纳斯景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禾木村旅游观光马队合作社,开发出了一条集健身体验、休闲娱乐、观光骑乘为一体的产业链。2019年村党支部按旅游人次抽取马队管理费用共97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马队已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一棵“摇钱树”。哈巴河县结合沙棘小镇建设、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成立8个村办企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2000亩,创收60万元,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抱团发展聚合力。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打造村级发展“共同体”,村党组织带领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各类合作社268个,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以土地、资金、生产资料等方式入股,并按照一定比例收益分红,解决零销片产、收益不稳定等问题,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地区财政每年拨付500万元、县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土地改良等增收产业,推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空壳村彻底清零。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博列克托别村争取5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成博兴灯笼厂,同时动员组织群众、贫困户结合自身特长和意愿,自主选择相关环节从事生产劳动,带动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也增加了2万余元。布尔津县玉依塔斯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抓规模化养殖、辐射引领群众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式,成立褐牛养殖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养殖、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的原则,鼓励72户养殖户以牲畜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头牛每年可得1500元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