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员教育
  4. 详情

吉木乃县: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性教育“有声有色”

日期:2024-02-03
来源:昆仑网
【字体:

在祖国最西北的边境线上,有一个与哈萨克斯坦隔山相望,距离边境线不足百米的村子——萨尔乌楞村,正因如此,被誉为“中哈边境第一村”。

真情涌出甘甜水,党的恩情记心间。走进该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五彩斑斓的戍边彩绘映入眼帘,刻有“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的建筑物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中哈边境第一村”世代流传着戍边守边的感人故事,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早已融入血脉,成为边境小村的精神力量。

“聆听着界河的流水声长大,倾听着从冬不拉流淌出的故事……从祖辈历代传承下来的巡边放牧、爱国守边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的责任义务。”走进萨尔乌楞村“爱国戍边”红色教育基地,就能听到讲解员正在向学员们慷慨激昂地讲述父辈们守边护边的故事。

为打破党性教育理论偏多、内容单调、对党员干部吸引力不强等壁垒,近年来,吉木乃县充分挖掘“中哈边境第一村”戍边文化资源,打造“爱国戍边”红色教育基地,推行“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体验性、时效性。

吉木乃县构建以“中哈边境第一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戍边文化馆、百年国门、冷战遗址龙珠山地道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将“爱国戍边”的鲜活奋斗史融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全过程,力求“有血、有肉、有灵魂”。

突出政策理论和党性教育的主体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8项内容为重点,开设“爱国戍边”培训课程,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筑牢爱国守边“思想防线”。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吉木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地位》《中哈边境第一村的坚守》《戍边馆里的回望》等17部精品课程,不断丰富课程设置,提升培训吸引力。同时,开展“同巡边境线”“戍边一日行”等体验式活动,通过追寻护边足迹、感受戍边艰辛、吃忆苦思甜饭的方式,让学员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知老一辈护边员的戍边情怀,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培训中,达到“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见行动”的效果。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党性专题教育培训32场次,辐射1500余人次。

吉木乃县: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性教育“有声有色”-克拉玛依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