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章老人已去世多年,但“宪章林”依然在为人民造福。地委党校旧址现已改造成一个漂亮的小公园,“宪章林”在公园里独领风骚,如果只有花草、水渠和人行栈道,而没有“宪章林”,还不能称其是“美丽的公园”。“十一”国庆节,当笔者漫步在小公园的栈道上,看着一片茂密金黄的“宪章林”,禁不住想起王宪章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
1981年,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干部光荣离休了。按理他该好好休息休息,养养身体、抱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可王宪章却不这么想,他说:“共产党员活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离休后我要力所能及争取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好事,发出自己最后一点光和热。”
地委党校旧址西侧的骆驼峰下,有片寸草不生的乱石坡。王老心想,何不在这里栽上树,给后人留下一片绿荫!说干就干,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钢钎、十字镐刨出一排排鱼鳞坑,担来好土,种上树苗。他精心照管,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给小树浇水。离休后第一年,他种的200余棵树全部成活。这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决心在有生之年“植树一万棵,绿化骆驼坡”。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在乱石坡上种树不易,保护树木则更难。一开始为了防止牲畜啃食幼树,他像个忠诚的卫士,整天守护在小树旁,一天也不知要驱赶多少次牛羊,就连回家吃饭也要走出院子来往山上看。牛羊一来,他就上山吆喝驱赶。但是山羊很狡猾,它走峭壁如履平地,你一撵,它就走,你停下来,它也停下来回头望你;你一返身,它就又回来啃食。而壁陡无路,碎石又无规则,人稍不慎就会摔跤。王老的右手虎口被尖石扎穿过、前额被撞破过,一次,山上掉下的一块大石头就从他身旁滚过......但他依旧不辞辛苦、不怕危险,一次又一次驱赶,有时一天要赶几十遍。除此,他还到邻近单位走访,向他们宣传绿化的重大意义,请他们劝说养畜职工群众不要散放牲畜。
就这样,一些小树还是被啃食了,为了保护好树木,王老决心砌一道拦畜围墙。从山坡上一块一块搬来石头,一段一段砌成石墙。他还找来一些废旧铁刺丝,在无法砌墙的地方拉上铁丝网。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一个年迈体弱多病、腰椎肋骨曾严重损伤过的老人来说是何等艰辛!但这位倔强的老人硬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创造出了这惊人的奇迹。
那些不明事理的顽童也时不时折断树枝,特别是一些长得细直的白杨树,往往成了儿童们做钓竿、玩具的目标,王老特别在上下学时间注意过往儿童,防止他们折树、砍树。在遇到青少年欲攀、折、削、砍时,都严肃劝阻,晓以绿化的意义以及栽树不易、成长不易的道理。遇到破坏树木的青少年,他都严肃进行批评教育。他还通过组织与各校联系,请求学校和社会教育引导青少年爱护树木。在他的影响下,不少青少年也开始关心绿化、爱护树木、劝阻破坏树木的人。
一次,有人把污水排放在小树丛中,王老气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为了小树不被烧死,他天天担水冲洗,终于救活了一部分,但仍有一些被烧死了。为了小树不再遭此迫害,他和另一位离休干部马守智在一块大石头上写下了“绿化祖国 美化环境”八个大字。人们理解了老人那颗金子般的心,此后再未发生过此类事情。
离休后,王老不计任何报酬,坚持每年植树不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硬是在陡峭的乱石坡上开出了5层长300余米的阶梯。阶梯的边缘都是由石头垒砌而成,然后在每道阶梯上种上树。
王老凭着顽强的毅力,挖坑栽树、浇灌绿色,每逢累得不能动时,他就坐在这些嫩绿的小树下,就像坐在子孙中间一样,享受着一种别样的天伦之乐。他不时抚摸着一棵棵小树,因为这些小树倾注了他的爱、他的追求、他的奋斗……
组织上曾多次安排他到内地疗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老人是担心他走后这些小树没人照管……
经过八年的苦战,他植树5000余棵,昔日的乱石坡已变成一片树林。葱绿的枝叶,洒下片片绿荫。王老还在树丛中撒上花种,夏日来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鲜艳夺目,这里已成了人们纳凉休憩、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在一次体检中,医生怀疑他患了肺癌,家人和亲友们要求他到内地大医院去治疗,但他仍固执地决定在阿勒泰疗养。他对家人和亲友说:“去内地治病,既治不好,又多花钱,还给组织上添许多麻烦。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我死就死在阿勒泰,你们将我埋在骆驼峰上,能每天看到山脚下的树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从那以后,他经常痛得大汗淋漓,为了不让亲属看了伤心,他每天早早带上工具出门,痛得轻时,就坚持挖树坑、浇水、栽树;痛得厉害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身边人都劝他身体不好就不要再干了,可他总是笑笑说:“生命在于运动,憋着才会把身体憋垮呢!”
可能真的得益于树林里清新空气的治疗,每天清晨栽树浇水几十分钟,出点汗,他感到身体舒坦,疼痛的次数越来越少,疼得越来越轻,他种树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王宪章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先后六次被阿勒泰市评为绿化先进模范和标兵;1988年,他先后获得地区、自治州和自治区老有所为精英奖;1989年,他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在荣誉面前,王老没有被陶醉,他想的仍然是怎样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十多年过去,王老最初栽种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王老却日渐衰老,2000年4月7日,王老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去世后,在广大市民的强烈呼吁下,市政府在王老的树林旁修建了一个醒目的标志“宪章林”,并在一块大石头上撰写了王老植树造林的事迹,作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
青山可以作证,王宪章老人已经化作骆驼峰上的一棵青松,永远站在山顶,凝视着阿勒泰的山山水水,守望着骆驼峰下的父老乡亲!
王老生前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从武山到承化》(详见《阿勒泰文史资料》第七期),文中写道,他1949年5月秘密加入地下共产党,1949年8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武山起义,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西北野战军进疆,被评为模范排长。后随解放军独立团进军承化(今阿勒泰)。
王宪章在阿勒泰工作生活了一辈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离休后,又用尽全力,为阿勒泰各族人民留下了一片绿荫。
王宪章同志职务并不高,但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他身上体现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